|
庆香河县肉饼学校成立二十周年 忆当年,香河肉饼王拒传日本艺,逃出天津卫,夜奔通州 看今昔,接班人王学胜办校授艺,桃李满天下,推出国门 |
|
谈到香河肉饼,人们无不提起两个人的名字:一个是当年有着香河肉饼王之美誉的王三爷,另一个是他的正宗传人,如今的香河肉饼学校校长王学胜。
肉饼王传奇 在王志章十四岁上下,家里送他到天津学手艺,是到一家纺织厂织袜子,这可跟他所忠爱的厨艺不沾边儿。可王志章有心计,因为纺织厂里的伙房有个同乡的人在那里做饭,他下了班就到灶上去帮忙,一连几年从不间断,还不时地显露一下他的烙制手艺。有一天,可巧给老板做饭的面案师傅病了,本来定好要做老板爱吃的馅饼,这会儿没法做了。这时王志章说;“让我来试试吧。”“你行吗,这可是给老板吃的,闹不好可要被炒鱿鱼的。”“你先别声张,如果没烙好,您再跟老板说面案师傅病了,让他换食谱不就得了。” 厨师们半信半疑的看着王志章烙饼,只见他又加了肉馅,而且是纯猪肉的。大家都知道猪肉油水大,不好烙,而且又加了这么多馅,面又加水和软了,非砸锅不可,都为他捏了一把汗。只见王志章把那么软的面用手揉了又揉,和的一点水气都没有了,才把面在案上摊开,将一盆子馅都扣在了面上,这动做看得大伙眼都直了,天底下哪有这么烙馅饼的呀?那王志章却用双手从底部一点点把馅包起来,包完后又用手将饼轻轻按开,那劲拿捏的真是恰到好处,力稍大肉馅就会把皮胀破。按好后又用面棍擀开,成小锅盖大小,最后用面棍一挑,就放在了烧好火的锅里。烙的半熟后,又在两面擦油。整个烙饼熟后,外焦里嫩,香味扑鼻,大伙高兴的为他鼓起掌来。 厂里老板吃了那肉饼以后,赞不绝口,听说是个小香河烙的肉饼,吩咐立即调他到伙房去做厨师。从那以后,全厂上下没有不知道小香河王志章有一门子烙肉饼手艺。 从那以后,全厂上下没有不知道小香河王志章有一门子烙肉饼手艺。有一天,天津福来饭店的老板来厂里,中午要请厂老板到自己的饭店吃饭。厂老板有点炫耀的说:“今天我做东吧,让你尝尝我的小厨师烙的香河肉饼,保你没吃过。”福来店老板笑了:“老兄,你真会开玩笑,我一个饭店老板什么美食没吃过,你这
会有什么稀奇的……? ”“你先别夸口,吃过再说”!谁知福来饭店老板吃过小香河的肉饼后,连连叫绝:“老兄,这个小香河我要了,要多少钱放人你开个价!”“多少钱我也不放。”“从今往后,你到我福来饭店吃饭一律免费,总可以了吧”?一连几天,福来饭店老板电话接连打来,最后老板没办法,只好答应放人。 小香河王志章到了福来饭店,更是如鱼得水,他把自己琢磨出的香河肉饼烙制技术施展开来,又把所有的作料加到13样,这一下,香河肉饼使得福来饭店名声大噪,天津卫和和各地慕名而来品尝的宾客络绎不绝。 1938年正是日本人占领天津时期,有一天,天津日本人驻屯军司令多田俊也来到福来饭店吃了一回香河肉饼,连连竖起拇指嚷到:“顶好”!吩咐饭店老板让厨师去驻屯军司令部把这门手艺传给日本厨子。
王志章一听说去传日本人手艺,坚决不干。老板说:“日本人咱们可得罪不起呀,闹不好得吃不了兜着走!除非你不在这里干了……” 王志章得到老板的暗示,连夜逃出了天津卫。他不敢回香河,因为香河的日本人跟天津驻屯军全通气儿。他就只身来到通州,到一家餐馆做厨师,不再用王志章的名字,改名王章。也不再叫香河肉饼了,改称为京东肉饼。这就是京东肉饼的由来。 王志章在通州餐馆几年,京东肉饼又在北平东部地区红火起来,成为远近闻名的美食。直到北平解放前夕,京东战事吃紧,餐馆停业,他才回到了老家香河。
此后一连二十几年,王志章都一直是在生产队里劳动。他也想把这门子手艺传给几个儿子,可那时一年到头都见不到二斤肉,哪能烙什么肉饼呀?再说儿子就是学了手艺也不能出外做事,有啥子用呢?这使王三爷心中十分苦闷。 肉饼王传人 光阴似箭,转眼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。王志章几个儿子中的老五王学胜已长到了15岁。他似乎对父亲的肉饼手艺十分感兴趣,经常问这问那。随着生活的一天天好转,也重新燃起了王三爷的希望,他不但将自己的烙饼手艺和佐料配方对王学胜倾囊而授,而且还给他讲了许多香河肉饼的传说。据说在隋末唐初,李世民的爱将罗成率大军途经此地,闻听香河肉饼相当好吃,就下令召集所有会此技的百姓到军营献艺,罗成吃罢连连叫绝,真乃天下奇饼也,将士们也纷纷伸出大拇指喊到美味也,美味也。就在此时敌军来犯,罗成亲率大军出战不到一个时辰就杀的敌军大败,丢下尸体近万具,罗成大喜道,食肉饼力无穷,杀死敌军一万兵,后来罗成带领一小部人马再次经由香河,遭到敌军埋伏,杀得唐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。战后此地已形成村落,村民为纪此事,固取名卸甲庄,清朝时候,乾隆皇上曾带刘墉一起微服私访来的香河,在县城品尝过香河肉饼,对此美味连连叫绝,临走时题诗一首:“香河有奇饼,老妪技艺新。此店一餐毕,忘却天下珍。”在民国时期,一代名将冯玉祥在香河驻防时,也曾品尝过香河肉饼,称赞香河肉饼为精美食艺。这些传说使王学胜听的入神,也引起了他的沉思,香河肉饼的手艺既然这么精湛,怎么能就让他冷落在这一方一角呢?将来如果有机会,我一定会将它发扬光大,名扬四方。1982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解放军战士,并有幸参加了中越老山之战,并荣立个人三等功,1986年光荣退伍。
退伍以后,他被安置税务局上班,在这个时候接到来自云南的一封加急电报,他看罢电报立即登上火车来到云南省曲靖市,令人羡慕的税务工作就此丢掉,他与朋友在那里办了一个肠衣加工厂。不到一年因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,无奈关门大吉,这一年是他在事业情感双挫折的一年,也是一生不敢想又难忘的一年,他带着遗憾回到了家乡,在家里他卖过苦力做过生意,一年到头分文难落,到底干什么那他不断的自问着自己,他突然眼睛一亮想起了中学时的理想,那就是继承和发扬自家肉饼,从那时他就闷头苦心钻研起肉饼技术来。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传统食艺,还将它大大发扬,他使肉饼更加具有面少、肉多、皮薄的特点,而且成功地研究出适合各种民族和南北方不同口味的肉饼和素馅饼,他在父亲13种佐料的基础上又加了两种,达到了15种,使其色香味更佳。他烙出来的肉饼,每层薄皮油汪汪几见肉馅,吃一口外酥里嫩,尝一尝余香久存。他还从单层肉饼发展成多层肉饼,其中的千层饼更是成了一绝。 肉饼技校独竖香河 王学胜精研肉饼技艺,为了验证自己的研究成果,特到北京多家饭店体验生活,不管到哪家饭店都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,并且了解到肉饼师缺口极大,有些饭店聘不到肉饼师就到其他家饭店高薪去撬,甚至大打出手,由此联想到何不开个学校让更多的人会此技能,让更多的饭店有人可用。同时也能更好地推广香河肉饼,使其发扬光大。 1997年10月,香河肉饼学校真的办起来了,向四方广招学员,求学的人竞是源源不断,不仅有香河的,还有三河、大厂、武清、宝坻、通县等邻县的,紧接着天津、北京、保定、唐山、等到城市的人也来了,再到后来,山东、山西、南方、东北各省的学员也上门求学来了。香河肉饼学校和校长王学胜的名声一下叫响了。 随着学校学员的增多,教师也需要的多了。一直跟他细心钻研的肉饼技术的妻子单建凤成了他的好帮手,后来成为学校副校长兼总技师;同时学校还有骨干教师十余人,其中还有王校长的大师兄,这些教师不仅在校内任教,还负责到全国各地饭店登门传授肉饼技术。
有人不是担心学员毕业后无工作吗?香河肉饼学校明明白白的贴出这样的告示:学员毕业无工作,退还全部学费。可事实上呢?学员们还没有毕业呢,就被天南地北的饭店给预定走了,呈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。 香河肉饼香飘四海 香河肉饼技校办校二十几年来,已培养了学员近万人,他们毕业后的应聘地和创业地已遍及全国除西藏以外所有的省市,包括了台湾、香港和奥门地区。出类拔萃的学员也纷纷涌现,如学员肖红艳在内蒙的根河、王永亮在山东东瀛、李小强在江西南昌、申伟亮在山西都开了自己的肉饼店面,做得很不错他们成了香河肉饼学校的使者,将这项精美食艺带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。
学校的业绩也引起了诸多媒体的关注,香河电视台以《香河肉饼源远流长》为题对学校进行了专门报道,北京电视台《八方食圣》栏目也专门采访了香河肉饼技校,节目一经播出产生了极大影响。
随着香河肉饼的影响的不断扩大,近两年来,香河肉饼技校的学员也带着精美食艺走出了国门,遍及了美国、加拿大、韩国、日本和东南亚各国,真正实现了香河肉饼四海飘香。
香河肉饼学校为何能做到兴旺不衰,他的学员们何以能带着独门技艺走遍大江南北和走出国门?校长王学胜一语道出了他的真谛:任何美味佳肴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顾客,对学员只有真诚授艺他们才能在各地站稳脚跟。香河肉饼学校永远以真诚和热情对待每一位来这里的学员,让每一位从这里毕业走出去的学员都是香河肉饼食艺中的佼佼者。
新时代新生活,人们对疲于美食的需求再不断激励餐饮业。王学胜表示,他一定不负大家的厚望,对香河肉饼技艺一定要不断创新,要不断提升学校的品味,拓展更加丰富的办学之路。
作者:香河文史学家——太极 |